內窺鏡變革開始!奧林巴斯、富士膠片...
內窺鏡是目前普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骨科、婦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診斷和手術設備,也是全球醫療器械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因此近年來對內窺鏡的需求不斷增長。
富士|智能工廠應運而生
近日,富士膠片控股株式會社宣布,將在富士膠片科技產品株式會社佐野工廠內新建一個“智能”工廠,并于今年9月全面投產,采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技術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生產與富士膠片內窺鏡系統兼容的內窺鏡,如ELUXEO和LASEREO系統,它們使用短波長光和白光進行觀察,以支持對微小病變的檢測。目前已投資約40億日元(約3600萬美元)用于該項目的建設。
鑒于內窺鏡經人體的自然孔道或經手術做的小切口進入人體內,所以制造內窺鏡需要采用細致且高精度的加工技術。同時為確保產品性能及保障品質且滿足市場需求,內窺鏡的生產產能急需提高。
然而,由于內窺鏡作為一種高精儀器,制造過程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微型鏡頭的安裝并對內窺鏡圖像焦距和顏色精度進行目視檢查,因此要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并不容易。
新的內窺鏡工廠將率先采用物聯網(IoT)技術來控制人員和貨物的移動以及設備的狀況。工廠除了收集人員工時、制造和檢驗記錄和零件庫存等既有數據之外,還將通過安裝在整個工廠內部的傳感器收集設備運行狀態和人員的移動狀況等信息,集中在同一平臺進行管理,從而使工廠有能力實時監測設備和生產的進度,加快分析改進流程的速度,優化工廠的運作模式。
膠片時代里,富士膠片是可以和柯達并駕齊驅的一大存在。醫學領域是富士膠片較早入局的行業之一。1936年,富士膠片推出了第一款醫學X光膠片。1983年,推出了計算機放射成像系統(FCR),成為世界上首個生產數字X光診斷成像系統的公司。
專業醫務人員看到了數字診斷成像便于存儲和處理的優點。他們發現各個檢測和流程生成的圖像可以在不同機構之間共享,甚至還可以將圖像用于遠程診斷和咨詢。富士膠片也看到了利用已有FCR技術提高醫療機構內部及機構之間連通性的機遇。
在醫療成像的數字化趨勢下,富士膠片開發了Synapse。它是一種醫療IT解決方案,允許用戶對醫療診斷圖像進行綜合管理、并在醫療機構內部和機構之間共享圖像,還可以針對特定診斷應用進行圖像處理。
眼下,Synapse已經推出16年了,目前還有很多針對實際臨床的需求。例如,具有高級搜索功能的醫療成像解決方案產品線,可以幫助檢索具有診斷價值的參考模型,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富士膠片醫療系統美國公司首席運營官Johann Fernando博士表示,“我們的技術是隨著醫療保健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而發展。醫療行業的下一個里程碑將是人工智能技術。”
奧林巴斯|突破壁壘,爭為人先
內窺鏡的發展經歷了硬管式內窺鏡、半可屈式內窺鏡、纖維內窺鏡、電子內窺鏡四個階段。通俗上講,硬管式內窺鏡、半可屈式內窺鏡定義為硬鏡,纖維內窺鏡和電子內窺鏡由于可以自由彎曲,被稱為軟鏡。
軟性內窺鏡是一個壁壘極高的領域,由于日本企業在光學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領先水平,全球范圍的市場基本被奧林巴斯、賓得、富士等日企瓜分,合計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奧林巴斯以其卓越的產品表現和強大的創新基因,占據65%的市場份額,富士和賓得分別占據14%的市場份額。
內鏡檢查一直都被視作是篩查早期癌癥的金標準,但在做內窺鏡檢查時,由于腸道準備情況、醫生的操作水平和經驗、醫生的疲勞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會出現很大的漏診幾率。奧林巴斯此次將AI技術導入內窺鏡,可以更好地協助醫生發現癌癥。這項面向大腸內窺鏡檢查的AI技術推向市場,可以從大腸內細胞核與血管的放大的攝影圖像中,以數值顯示是否是有癌癥可能性的腫瘤,AI學習了約6萬張圖像,精確度可與熟練醫生相媲美,并能極大地降低漏診率。
“這項技術是醫療領域革命性的技術”,昭和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醫生表示。AI對于醫療的價值在于,能夠通過技術的杠桿實現稀缺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當奧林巴斯內窺鏡融合AI技術,將極大地縮短內鏡檢查時間,減少病人痛苦和醫生負擔,同時有助于早期胃癌的發現與治療,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內窺鏡診療質量。
在醫療領域,奧林巴斯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 2018年推出跨時代的高科技診療設備——VISERA 4K UHD超高清影像系統,將先進的內鏡、光學技術與數字成像技術相結合,為人類的醫療事業開啟了4K超高清新時代,有效幫助醫師進行精準的手術治療,提高手術的施術效率,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未來,含內窺鏡在內的多項醫療器械也會攜手創新科技的力量,為醫師提供更多的卓越解決方案,為醫學進步持續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雷鋒網 / 動脈網 /思宇醫械觀察
▍整理:伍月